产 品 中 心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师辅导用书 全套六本

发布时间:2011/7/26

什么是礼仪?

身为教师,我们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礼仪?

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社交中,相互之间为了表示尊重。敬意。有好。关心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和器物等。

对于礼仪的含义,教师在理解和运用时,应特别重视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1、礼仪的核心是尊重。无论是施礼者还是受礼者,如果离开了对对方的尊重,礼仪则无从谈起。

2、礼仪规范和交往程序是一定社会关心中人们通过约定俗成二共同认可的,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

3、礼仪是一种礼貌行为,是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的外在反映。

4、礼仪活动是一种礼节、仪式。礼仪借助于人际交往关系而表现为一种社会习俗,直接诉诸于人类文明,促进社会文明。

幼儿礼仪教育的概念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期开展礼仪教育?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

对于2岁半-6岁的孩子来讲,礼仪和品格的培养比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而知识和技能隐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吸收与更新。

错过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既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

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成长却不能重来。

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开展礼仪教育的好处

(一)礼仪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近六十万起刑事案件,占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85%。也就是说这些触犯刑律的青少年、成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教他们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没有人教他们在别人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结果每年都有近百万人因此被关进牢房,被判几年,几十年甚至被执行死刑。同样’有近百万人被伤害,有的甚至致残,乃至死亡。

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虽然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但我们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被伤害;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但我们能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学会被他人尊重。

当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相互尊重时,就会建构出真正的和谐社会。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曾经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同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英国93u/o和美国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及行为习惯对于获得成功非常重要。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事业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礼仪是完善人格的途径。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主动自发、独立自主、自信自律、乐于分享、善于合作、心智健全的人。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教师利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周围人打招呼;学习如何借还他人物品;如何轮流等待;如何观看或参与他人的活动;如何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等,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环境;使幼儿乐于与他人交流、交往、分享、合作。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健全幼儿的心智,完善他们的人格。

教师用书与幼儿用书相匹配,共6册,每册定价10元,每册书共有22个教学活动设计案例,教师可以按照上面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本园、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素材和方法。

礼仪教育教师用书内部插图